以下為鎳標牌生產工藝實施案例,基于電鑄法在新能源汽車部件標識中的具體應用:
案例背景
某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需在電池模組表面安裝耐高溫標識牌,工作溫度范圍-40℃至85℃,要求厚度≤0.15mm、鹽霧耐受1000小時、承載激光二維碼信息。采用電鑄鎳工藝實現,批次產量50萬件。
鎳標牌工藝實施流程
基材預處理
使用304不銹鋼板作陰極母模,經三級清洗(堿性脫脂→酸洗活化→純水漂洗)后表面粗糙度降至Ra0.1μm
母模菲林制作:線寬精度±2μm,圖形間隙預留3mm防粘連
電鑄沉積
鍍液配方:硫酸鎳280g/L,氯化鎳45g/L,硼酸38g/L,光亮劑糖精鈉1.5g/L
參數控制:溫度55±1℃,陰極電流密度3.2A/dm²,沉積速率0.012mm/h,連續電鑄18小時達0.15mm厚度
厚度管控:每2小時抽取母模邊緣/中心樣本,渦流測厚儀實時校準
表面強化
鍍鉻處理:鉻酐濃度220g/L,電流10V/90秒,形成5μm硬鉻層提升耐磨性
鈍化工序:無鉻鉬酸鹽鈍化液(pH4.0),60℃浸泡30秒增強耐蝕性
精密分離
熱壓轉移膜剝離:溫度80℃,壓力0.4MPa,剝離速度0.8m/min
離型膜更換:PET基材離型力3-5g/25mm,避免圖形變形
信息集成
激光打標:光纖激光器(波長1064nm),在鉻層蝕刻深度15μm二維碼,最小點徑40μm
膠粘定制:耐高溫丙烯酸膠層(厚度0.03mm),180℃剝離力≥15N/25mm
質量驗證數據
檢測項目 方法標準 結果
厚度均勻性 GB/T 1214.1 0.15±0.008mm
鹽霧試驗 ASTM B117-1000h 無基體腐蝕
高溫耐久 GB/T 2423.2-2008 85℃/500h無翹曲
二維碼可讀率 ISO/IEC 15415 99.98%
生產效益
良率提升:智能電鑄槽溫控精度±0.3℃,不良率降至0.35%
成本優化:卷對卷連續生產實現日產8萬件,較單片工藝效率提升240%
環保合規:鎳回收系統使廢水鎳離子濃度<0.1ppm,達GB 21900標準
此案例表明,電鑄鎳工藝通過精密參數控制與材料改性,可滿足新能源汽車高壓部件的極端環境標識需求,同時實現規模化高效生產 。